本文首发于2019年7月18日期
《中国战略新兴产业》
记者 | 方方
今年伊始,一部《流浪地球》创下46.55亿元票房,并掀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波热?#20445;?#24341;得资本蜂拥而至。令人艳羡的还有吴京夫妇独到的投资眼光,和他们允许自己“试错”的魄力。也许有人会说,他们的成功是基于强大财力?#22836;?#23500;的?#35797;矗?#25152;以才敢于尝试。虽然不同层面的人所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,?#29615;?#23436;全横向比较,但是,当创新创业过程中,面临多样的选择、难解的困境,是否有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有这个能力和胆量去“试错?#20445;?#38500;了个体偏好的因素,政策和市场环境是否给了他们坚实的后盾,这也是衡量我们服务双创是否到位的一项重要指标。
首先,要做好风险提示和金融支持。双创的核心在“众?#20445;?#20851;键在“创?#20445;?#24402;根结?#36164;?#22823;众参与的创新创业。参与其中,要有热情,也要有风险意识。所谓创业有风险,创新不简单。一团热闹的背后不一定是高额利润和回报,也往往潜藏着巨大的风险。参与双创的很多都是年轻人,甚至是在校或即将毕业的学生,热情多于市场经验,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及知识产权和市场化运作能力。对他们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,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创业辅导就显得格外重要,避免其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。另外,处于种子阶段的企业资金需求量并不很大,但投资风险很高,除了依靠自有资金,政府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就成为企业的有力支撑。目前种子期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,这就要求我们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,积极推进金融机构进行产品?#22836;?#21153;的创新,以建立?#35270;?#21452;创发展的,逐步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。
其次,要珍视双创环境,做好政策落地。纵观我国?#22797;?#30340;创新创业大?#20445;?#37117;成为激活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,不仅创造出丰厚的物质财富,也创造出巨大精神财富。坚持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?#26377;?#25165;能?#30431;?#21019;精神在适?#31995;?#22303;壤中生根发芽,深入人心。?#28909;?#28145;圳,乘着政策的东风,有创新创业的历史积淀,和一大批成功人士先例在前,就有后来者在这里敢于不断“试错?#20445;?#19968;遍遍印证成功、失败、再尝试......的?#36866;隆?#20294;是,全国各地发展水平并不均衡,给予双创环境支持的政策也参差不齐;再加上会遇到政出多门的情况,真正落地的,惠及中小微企业的政策,很难做到众所周知、精准推广。那么,除了不断加强宣传力度,更多的应该转变政府职能,打破部门、地方藩篱,建立双创企业及人才的大数据信息库,提供同步跟踪服务,甚?#26009;?#20110;需求提供服务,提高双创的政策转化率。
最后,应优化要素配置,?#30431;?#21019;队伍既有先锋又有后备。说到底,双创要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,那?#21019;?#36827;科技成果转化,吸引人才,提升双创?#30446;?#25216;含量?#22836;?#24120;重要。中小微企业不仅要成为双创的排头兵和机动部队,还肩负着加速科技成果普及的重任。实现市场价值、科?#20339;?#21457;和商业实践良性循环,进而迈向规模化发展。同样的,大型企业、上市公司,也应该推动设立双创?#25945;ǎ?#21033;用更多?#35797;?#23545;接新技术、新模式,催生新的增长点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只有科研成果低成本、高效地对接市场所需,才会带动更多社会公众参与其中,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其中。通过大家共同努力,给双创更多?#30446;?#23481;,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精神才能扎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理念,也关乎未来国?#19994;?#21457;展格局。
同样的,中国未来叫好又叫座?#30446;?#24187;片不可能?#25381;小?#27969;浪地球》这一部,未来,将有更多的人投身于时代浪潮和科技进步的洗礼,我们将重新定义大国崛起的情?#22330;?/p>